百年传承,匠心营造

0714-8411888

首页新闻资讯 大冶石匠为G20峰会添彩

大冶石匠为G20峰会添彩

发布时间:2016-10-11

  刚过去不久的G20峰会,再次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窗口。主会场内16座雕刻精细的石桥栏杆被当地媒体津津乐道。这些栏杆的制作者,是来自大冶的一群石匠,他们均来自一个叫尹解元的小村湾,几百年传下来的石雕技艺,早已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。

  大冶石匠添彩国际会议

  当全世界都在围观G20峰会的盛况时,一群大冶石匠也在湖北家中收看直播。
  9月4日下午3时许,杭州国际博览中心,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陆续抵达会场参加峰会开幕式。“那就是我们做的栏杆。”直播画面从空中摇过主会场核心区块的景观平台时,38岁的尹国安一眼认出,平台上的栏杆正是他们的湖北尹解元石雕艺术有限公司设计施工的。
  这个景观平台距离核心区约50米,各国领导人车队均会从此经过。
  站在这个景观平台上,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和亚运会主场馆尽收眼底。“考虑到峰会空闲期间,也许会有贵宾到湖边观景,桥栏杆的制作下了大功夫。”一开始,他把栏杆的立柱设计为旗袍造型,线条稍显复杂,建设指挥部不太满意。
  G20峰会的会标是一座桥,桥是杭州特有的城市文化符号之一,也是连接双边、构建对话的载体。“图案设计要与峰会和城市特点呼应。”前后花费20多天,尹国安先后七易其稿,最终把旗袍造型改为瓷器造型,瓷器瓶身外则延伸出五指张开的花瓣形图案,寓意中国以鲜花和掌声欢迎来宾,栏杆正中心则镌刻古朴的“杭”字等特色城市标志。
  在主会场区域内,尹国安带领的大冶石匠一共设计制作了16座桥的栏杆,最长的七甲闸桥栏杆有1200米。栏杆上的图案或为钱江潮水,体现杭州人奔腾不息勇立潮头的弄潮精神;或融入体育元素,雕刻击剑、射箭、拳击、举重等运动人物造型。
  形态各异的石雕栏杆引来当地媒体的关注。峰会举行期间,曾有外宾在七甲闸桥上驻足观赏,朋友在电视上看到后告诉了尹国安。9月8日,他兴奋地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:“那座桥上我们专门刻上了湖北‘尹解元石雕’的印章。”

  曾修复过雷峰塔栏杆

  流传400多年的尹解元石雕,2008年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  尹解元原本是一个村。传说明洪武年间,村里的尹姓人出了一个解元公,便以尹解元为村名。如今,尹解元是枫林村的一个村湾,200多户人家里,约一半从事着石雕业。
  “从去年年底一直忙到6月份。”48岁的尹章杏正在村中闲坐,高峰时,他们有90多名石匠在为G20峰会日夜赶工。3米多长、约1米宽的黄金麻花岗石板材,先要按设计稿制模,打出粗坯后,再在板材上精细雕刻。
  最忙的时候,3个班组在杭州的厂房里加紧制作,1个班组在主会场核心区内现场雕刻拼接,边安装边打磨细部。“能为G20峰会献一份力,感觉很光荣。”不满20岁的许文静说起来很激动。
  能承接到这样高规格的工程,尹国安并不意外。在杭州打拼17年,他带领的大冶石匠团队,做过的石桥或栏杆等数量已过千,精美的石柱、牌坊、石亭遍地开花。
  6年前,杭州西湖旁的雷峰塔塔身栏杆老化严重需要更换,经过考察,尹国安的公司被选中。“我们仔细琢磨了原有的图案。”一把铁锤,一个凿子,他和石匠们每天在汉白玉石上敲敲打打不停,2个月后,5层塔身上的150个栏杆被复制一新,进塔踏步通身洁白,华丽如玉。

  雕栏玉砌今仍在

  “一眼就认出那是我们做的。”2012年,徐峥主演的喜剧电影《搞定岳父大人》上映,石匠们无意发现画面里熟悉的栏杆,正是尹国安他们3年前在虎山公园做的。“每段栏杆上的老虎雕塑表情都不一样。”
  类似的惊喜还有很多,尹国安打造的“尹解元石雕”已是杭州业内一块响当当的牌子。“杭州周边300公里范围的栏杆等石雕工程,我们占了一半以上。”
  “出来领头的基本都是技术过硬的手艺人。”村里长辈尹维坊等人在武汉开办有石雕公司,年产值如今在亿元左右,去杭州前,尹国安就曾在那干过。
  67岁的尹维镜是尹国安的父亲,上世纪80年代,他带着尹解元的石匠在武汉做过大量石雕艺术品。“黄鹤楼、龟山、东湖里都有。”东湖寓言园里的一系列寓言雕塑、龟山上的三国人物雕塑、黄鹤楼的归鹤图、磨山的楚城等,掰着指头算不过来。
  尹国安就像个天生的石匠。小时候,他就爱看大人们摆弄石头,长大后,零基础学习白描和雕刻也上手很快。如今,他不仅是尹解元石雕的非遗传承人之一,也是省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。“我们做的东西也会流传下去。”
  他常观摩祖辈传下来的一幅浮雕屏风《渔樵耕读》:那是太公尹光友做的,历经近两个世纪的风雨,青石板上的舟楫、树木、宝塔等景物依然灵动,栩栩如生。

  手工技艺不可丢

  在杭州生意很忙,尹国安仍不敢生疏手艺。
  “每颗佛珠大小相同,断掉一个,整个作品就废了。”在大冶保安镇的工厂办公室里,他小心搬放一尊30多斤重的汉白玉观音雕像,坦言有些地方借助了微雕机器工具。
  采用新技术或许已成趋势,尹国安却坚持手工技艺的重要性。2年前,参评省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时,他纯手工打造的作品《观音》,灵动超越眼前这座。“手工是与石头对话的过程,更能表达思想。”
  他们这些非遗传承人,努力保留着传统,守护尹解元石雕的前世今生。
  400多年前,尹解元村湾对面的凤凰山上盛产青石,人们开山取石,把石头打造成青石阶、石门甲、栏杆、屏风、石狮等,处处可成风景,也成就了尹解元石雕的名声。
  这里最令人乐道的是一块“关帝诗竹”石碑。1716元,村里一位号“杜陵二曲居士”的石匠参与长安碑林建造后,把一块石碑拓片回来,用当地青石仿造了一块放在村里。
  碑面两竿翠竹拔地而起,一竿竹梢向右斜出,左边一竿竹叶倾斜,右上端是关羽的印章。竹叶看似疏淡,叶形却暗含横、撇、捺等比划,藏着一首五言诗:“不谢东君意,丹青独立名。莫嫌孤叶淡,终久不凋零。”如今,西安碑林仍可见同样的碑。
  大约10年前,尹国安还在一户人家屋角见过原碑,之后就听说碑被人2000元买走了。“前几年还有个100多年的石狮子被偷走了。”他带着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村里寻看,有历史的石雕仅见3件,而小时候至少见过几十件。
  前几年,他复制了一块“关帝诗竹”石碑放在村里。现在,他正根据村里留下来的拓片和照片等资料,复制一些已经消失的石雕,传承修复地方石雕文物。“几百年后,也是一段历史。”

 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在线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在线客服